你知道該如何用obsidian作閱讀讀書筆記嗎?這裡有關於obsidian的筆記流程,主要用於大學的課堂筆記,以及課外的閱讀和學習筆記。obsidian讀書筆記
這篇文章可以 | 分享大學生如何做課堂筆記 提供筆記流程參考與模板 幫助你了解graph view、MOC、雙鏈的複合使用工作流 |
這篇文章不行 | 解惑筆記軟體的基礎功能 解惑dataview等進階plugin的操作 |
誰應該看這篇文章 | 學生族群 想找到可複製沿用的思考架構或筆記流程 |
為什麼要用obsidian整理讀書筆記
我通常是以某個問題為出發點,收集令我驚喜/被打動的資訊,久而久之,這些筆記如果沒有好好整理,就會顯得凌亂。
如果浪費這些花時間整理的知識,就太可惜了,必須經過整理,才能打磨出知識結晶。
而經過整理的筆記,通常會被我編進MOC。
我的obsidian讀書筆記流程
簡單地說,我的筆記流程有三大要點:
1.紀錄
篩選訊息,用自己的話敘寫
2.連結
打開graph view,思考它與其他筆記的連結
3.整理
如果筆記主題和MOC相關,就整理到MOC
我的obsidian讀書筆記範例
範例1:某一主題或科目的學習
剛才說過,我通常是以一個問題或好奇延伸發展、收集資訊,
而這些”疑問”,就是我筆記的中繼站,用來鏈結其他筆記。
sorry不夠淺白,可以把中繼站想成高速公路中的交流道,當我們的想法從某個筆記疾速奔馳,可能在中途發現新的交流道(岔路口),我們可以從這個交流道裡,又看見其他筆記的關聯性,探究更多出口。
而為了方便在graph view中識別,我會標下標籤。
▲如圖,從”學外語”這個MOC做延伸,
我將疑問整理出來,用疑問去連接、尋找更多筆記。
如果是想做單字筆記的朋友,可以嘗試:英文單字筆記模板|背7000單卻用不出來?試試Notion和Obsidian!
為什麼要標籤?
如果沒有標下標籤,我就不容易看出哪些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點。
標下標籤後,這個筆記就相當於中繼站,我會在這個筆記中連結更多相關想法。
如下圖,在該如何有效率學習外語的中繼筆記中,又延伸相關筆記。
文字版本的呈現:
用搜尋語法”content”,找出MOC筆記
我是用”aliases”這個dataview語法,不理解也沒關係,可以先看下圖照抄就好。
如果想知道dataview語法,可以參考:obsidian dataview好難?8個範例一次看!其實就是”吃鹽酥雞”而已
簡單解釋aliases:相當於筆記的”別名”,
例如巧克力可以是chocolate,也可以是朱古力。這麼做的好處是,在將筆記連結到其他筆記時,可以雙括號搜尋”某主題MOC”,如此,就能立刻看到有哪些共同連結到此MOC的主題喲!
如何使用别名(aliases) – Obsidian中文教程 – Obsidian Publish
別名使用可參考:
該怎麼在graph view中看見關聯?
將筆記編進MOC後,該如何在graph view快速看見跨領域關聯呢?
不知道graph view是什麼的話也沒關係,簡單而言,graph view顯示筆記間的關聯的表現形式。我通常會用Obsidian的篩選,區別各大MOC主題,語法是(content:某某MOC)。
例如,SEOMOC、寫作MOC等,
用不同顏色區分,”中繼站”則用相同顏色,幫助我清楚看見個主題的疑問與思考發展。
這麼做能幫助我更快看見關聯,例如寫這篇文章時,用到了之前在SEOMOC主題時發現的觀念,也恰好發現這個觀念能對應社群MOC:”我該怎麼用對受眾有利的方式寫作?”
如下圖所示:
範例2:如何整理小說、書籍的閱讀筆記
如果要用Obsidain整理閱讀筆記,最方便且最獨特之處便是關聯圖。
匯出畫線筆記,轉成MD檔
例如,如果是使用電子書閱讀的朋友們,可以試著一邊復讀,一邊紀錄,並匯出畫線。
以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來說,吐司編繪出劃線後,把檔案轉換為MD檔,並匯入到Obsidain。
接著,你可以有兩種做法複習筆記,避免OB成為”囤積庫”:
- 逐一審查:逐步瀏覽每一條讀書筆記,並發展出細碎的主題,例如以下的筆記,我想以”夢幻工作的定義”為關鍵字發展筆記關聯:
你便可以雙括號”夢幻工作”,久而久之,你會發現這則筆記能連結到更廣闊的概念,例如”理想人生”、”生活管理”等等。
讓筆記自然關聯內容一起
這個做法比較”被動”,通常吐司編會在寫社群文或網站文章時用上。例如,你可以先放著筆記不管,假以時日,當你在某處作筆記,也許會突然養起在這本書中提過的內容,進而產生連結引用。這也是一種重要的active recall!能促成長期記憶。